(一)张姓堂联
西都十策,金鉴千秋。
——上联说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张齐贤,字师亮,少年时孤贫而勤学,有远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洛阳时,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祖认为他有宰相之才。太宗时中进士,历官大理评事、左拾遗、江南西路转运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下联说唐代大臣、诗人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长安年间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与应举者,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时称平允。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怠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十二首即作于贬谪之后,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千秋金鉴录》等。
烟波徒钓,横渠理学。
——上联说唐代诗人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闲散生活。其词今存五首,《渔父》词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较著名的作品。有《玄真子》。下联说北宋哲学家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批判佛、道两家关于“空”、“无”的观点。猜测到事物对立而统一的某些原理。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部分,对明清之际王夫之有很大影响,并为其所继承和发展。他在认识论上主张“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在人性学说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的命题;在教育思想上强调“学以变化气质”。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中。
渔阳惠政,江左清才。
——上联说东汉宛人张堪,字君游,少年时被称为“圣童”。光武初年拜郎中,后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劝课农桑,深受百氏爱戴。下联说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写文章,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齐王司马囧执政时,被任为大司马东曹掾。知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菰菜、莼羹、鲈鱼脍,便辞职离开洛阳返吴。不久冏果被杀。
紫光烛剑,黄石授书。
——上联说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晋初任中书令、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统一后出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诗作委婉艳丽,也有感慨忧时之作,另著有《博物志》。据说晋武帝时,斗、牛(星座名)间常有紫气,张华曾问通纬象的雷焕,雷焕说:“宝剑之气冲到天上了。”又说在丰城县。后来,果然掘得龙泉、太阿二剑。下联说西汉初大臣张良,字子房,传为城父(今河南郏县东)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重要谋士,汉朝建立,封留侯。
(二)张姓族谱
张氏的家乘、谱牒,记录了张氏各分支的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有资料显示,现存张氏最早的族谱,是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张氏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氏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氏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氏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氏家谱114种,计949册。限于篇幅,这里无法一一介绍。这些张氏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氏支派,多为 1种。
这些张氏谱书,名称各异,有家谱、宗谱、族谱、世谱、世系谱、会通谱、房谱、支谱、草谱、通谱、谱书、纪略、家乘、世系、先芬录等。名称中往往还包含具体郡望、门派或者先祖号谥,以及郡、县、乡名,以与别的谱书相区别。有的名称中还加有“续修”、“三修”、“四修”等字样。各谱尽管文字繁简不一,记述范围有别,但内容却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和家族文献等。其中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关于家族世系的记述,既要注重上下垂直关系,使源流承递清楚;又要注重左右横向关系,详列人物事迹。世系不仅要记载本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还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宗派和辈分。例如,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张氏宗族的《宗规》中就有“族派字目”。
(三)辈字
张氏没有全国统一的字辈,但各地张氏的字辈则丰富多彩,这里仅选部分内容。
清光绪年间张允选等修《张氏族谱》中,所列山东黄县张氏字辈为:基业可久,名望堂昭,衍庆为志,肇锡永超。
张绶青刊修《张氏族谱》所列江苏润城张氏字辈为:好学用典,有文斯远,积庆之家,儒宗以衍,运际昌明,时乘光显。
民国时期张勉西所修《张氏族谱》所列广西桂林张氏字辈为:增其心性学,器宇自温纯,积厚垂麻远,国恩申锡频。
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张氏宗族共分10个支派,取南宋大儒朱熹“忠孝持家远,诗书命世长”10个字,让各支派分占一字;再以这一字为首,联成五言四句,作为派语。如“忠”字一支的派语是:“忠勤襄国事,正直立人纲。龙虎风云会,修齐诩世良。”这一支派的第一代取名要用上“忠”字,第二代取名要用上“勤”字,第三代取名要用上“襄”字,依此类推。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雲霞。
江西赣州《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所列派语为: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所列派语,原定: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再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洋湖张氏三修族谱所列派语: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湖南益阳《张氏族谱》所列派语: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啟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湖南平江《张氏支谱》所列,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福積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臣。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選芳,雲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湖南益阳《张氏四修族谱》所列派语,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江西兴国《张氏五修族谱》所列派语: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业,瑞協文明兆,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湖南浏阳《金冈段张氏二修家谱》字辈派语:庆清公勝士,光国永世昌,宗德延先泽,人文啓瑞祥,纯儒钦佐运,动业耀铭常,孝友傅家政,忠良万代扬。
《长沙坳上张氏族谱》所列字辈派语:献光王国声名远,孝友傅家世泽延。新增宗派:肇锡宏庆,翊赞昌明,振志宣定,应运维新。
《绵西张氏族谱》所列班行: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附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質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荘全。
《上湘张氏金房支谱》所列班序: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鑑,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傅良训,书香定远谟。
《姚江三墙张氏宗谱》所列字辈派行: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锡、汝、景、福、積、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仕、讓、中、和、克、念、作、聖。
《靖江张氏宗谱》所列派语:永言孝义,照明嗣服,肇应昌期,业宏丕绩,翊宣文华,显扬祖德,启后承先,同心敬述。
《新坪塘张氏族谱》所列派语:肇明元德永,振起世家聲,孝友承先泽,文华显国英。
《泾川张氏宗谱》所列排行:懋守臣子道,本元思有继,克尚光宗祖,国士文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