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二十四节气,就像一套内置在人们身体里的“自然时钟”和“生活指南”。但你知道吗?二十四节气与濮阳也有着紧密关系,并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9月下旬,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在气象、农业、文旅等方面的时代价值,濮阳西水坡遗址名列其中。
河南发文“打造节气文化区域标杆”
为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深化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节气文化繁荣兴盛,加快建设文旅强省,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此《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6年,建立完善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形成梯次推进、纵深发展的工作格局,推动节气康养、节气文化推广、产业培育开发等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初步完成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基地和节气科学文化基因库建设,实现节气文化阶段性成果转化,激活节气文化基因,构建科研—文化—产业—传播—国际交流“五位一体”创新发展体系,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二十四节气科学交流高地、中华文明时间哲学溯源地、节气产业孵化基地、节气文旅探源地、节气文化区域标杆。
《意见》明确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开展二十四节气创新研究,二是搭建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交流平台,三是推进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四是开展多元业态节气文化赋能行动。
濮阳是二十四节气重要起源地
《意见》明确指出,要以节气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登封观星台、商丘阏伯台、濮阳西水坡遗址等节气文化遗产遗址保护展示和价值研究,构建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总体布局。
濮阳西水坡遗址为何能被列入《意见》中呢?濮阳与二十四节气又有什么联系呢?专家学者们认为,濮阳应是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起源地。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遗时,我市专门举办了二十四节气与濮阳论坛。学者周庆安在当时发言时认为,西水坡M45号墓主人头南脚北,顶天立地。墓中三具殉人摆放位置非常特别,东侧殉葬人头部所指位置,正是春分时的日出位置;西侧殉人的头部位置,是秋分时的落日位置;北面殉人摆放的位置尤其特殊,正指向冬至时的日出位置。M45号墓正南,葬有为45号墓主人献上两根小腿胫骨的31号墓,根据专家推测,墓中少年就是夏至神。令人惊讶的是,这4处遗迹自北而南等间距地沿一条子午线分布,而且异常准确。M45号墓葬全图中的“两分两至”明确告诉后人,这时就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濮阳毫无疑问应该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之一。
民俗学者田聚常近年来也一直在研究二十四节气与濮阳关系。他说,濮阳是颛顼之都,颛顼历的制定人颛顼是濮阳人。根据国家天文台专家的说法,颛顼历上的一些节点,与天地运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国家天文台有专家专门制作过一张图,图片说明当时只有在濮阳才达到了这个条件。濮阳地处黄河流域,四季分明,这为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在濮阳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濮阳有一句话叫“吃了冬至饭,巧女多织一根线”,冬至过后,白天见长,一根线说得非常形象,濮阳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起源地当无异议。
为让二十四节气“活”起来贡献“濮阳力量”
被省政府出台《意见》“点名”,濮阳如何抓住机遇?10月10日,“二十四节气与濮阳”座谈会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议室召开。市文广体旅局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文物、非遗领域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代表共50余人聚集一堂,围绕二十四节气与濮阳建言献策。
与会专家学者从历史渊源、科学内涵、文化价值等多角度深入解读了二十四节气与濮阳的密切联系,为节气文化的当代“活态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撑。市文保中心主任刘朝彦指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文化载体,应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人民福祉。市文广体旅局副局长徐翠微认为,应高度重视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再学习、再深挖、再活化、再融合,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并将其纳入文化强市建设整体规划。
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开展全市范围的“二十四节气与濮阳”资源普查,建立统一的节气文化资源数据库;鼓励非遗传承人围绕节气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举办濮阳二十四节气非遗文创作品展;组织专家学者系统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形成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材料,让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中华智慧在濮阳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独特的“濮阳力量”。
记者 袁冰洁
来源:濮阳发布
